本教研室的《寄生虫学》为校级精品课程,并作为省级精品课程《病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承担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等多层次和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
教学对象
1、研究生专业教学:教研室从1983年起设立硕士学位点并开始招收硕士生进行研究生培养教学工作,于2004年开始承担七年制本硕连读教学任务,于2016年开始承担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教学任务。研究生、七年制及5+3一体化课程:寄生虫学、寄生虫及组织培养技术等。
2、本科生专业教学:寄生虫学教研室目前主要承担临床医学五年制、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卫生检验与检疫、卫生事业管理、法学及留学生等多个不同专业的寄生虫学课程和病原生物学课程, 以及生物技术专业动物生物学课程。
教学内容:
1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为 28 学时(理论教学 18 学时,实验教学 10 学时)。通过人体寄生虫学总论和各论的学习,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本门学科的组成,如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寄生虫感染与免疫和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等基本知识;学生通过人体寄生虫学各论的学习掌握各种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和防治原则。
周次 |
学时数 |
理论课讲授内容 |
1 |
2 |
人体寄生虫学概论 |
2 |
2 |
蠕虫概论、蛔虫 |
3 |
2 |
钩虫、蛲虫 |
4 |
2 |
吸虫概论、肝吸虫、肺吸虫 |
5 |
2 |
血吸虫 |
6 |
2 |
绦虫概论、猪带绦虫、牛带绦虫 |
7 |
2 |
原虫概论、痢疾阿米巴 |
8 |
2 |
疟原虫 |
9 |
2 |
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医学昆虫 |
周次 |
学时数 |
实验课讲授内容 |
1 |
4 |
蛔虫、鞭虫、蛲虫、钩虫、旋毛虫、生物学绘图法 |
2 |
3 |
肝吸虫、肺吸虫、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阿米巴 |
3 |
3 |
疟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医学昆虫 |
2 、《寄生虫学及检验》教学为34 学时(理论教学 18 学时,实验教学 16 学时)。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的规律,掌握常见的寄生虫检测技术和手段,从而为寄生虫病防治服务。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人体寄生虫学及寄生虫检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便正确地进行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的检验工作,适应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理论内容 |
时数 |
实验内容 |
时数 |
总论 |
2 |
|
|
线虫 |
4 |
线虫 |
4 |
吸虫 |
4 |
吸虫 |
3 |
绦虫 |
2 |
绦虫 |
2 |
原虫 |
4 |
原虫 |
4 |
昆虫 |
1 |
昆虫 |
1 |
寄生虫标本处理 |
1 |
寄生虫标本处理 |
2 |
合计 |
18 |
|
16 |
3 、《动物生物学》教学为 16 学时。本课程以动物的横向系统为线索 , 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深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掌握动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增强独立操作能力,重视野外实习,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学会动物的采集、培养、标本的处理和制作等技能;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 获得从事动物生物学形态解剖、比较研究以及动物生态等方面的科研能力。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节次 |
教学内容 |
讲授 学时 |
1 |
绪论、原生动物门 |
2 |
2 |
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 |
2 |
3 |
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 |
2 |
4 |
原腔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
2 |
5 |
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 |
2 |
6 |
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
2 |
7 |
圆口纲、鱼纲、两栖纲 |
2 |
8 |
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
2 |
合计 |
|
16 |
每学期召开一次到两次教学相长会,反馈意见,促进教与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